第二百零八章 悲哉壮哉(六)
第二百零八章 悲哉壮哉(六)
第(2/3)页
兵的优抚。这是一个全额事业编制的岗位,但马军没编制,像临时工。养老保险没续,档案也还是自己拿。“上班是白加黑,5加2,一个月只有720元,这里普通员工的工资都是我的好几倍。”
献给一个健忘的民族
这年的中秋节上午,王毅雄,孙兆群和马军去看望几位烈士父母。在山东济南济宁的五六个7连战友,总会在春节、清明、中秋的时候去烈士父母家坐坐。
烈士刘满朋的爸爸70多岁了,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家里种的几棵香椿树。谁也不许动,只等他觉得可以吃了。亲手摘下来,给他们几个打电话:“来拿香椿啦!”每到春天,老人去地里挖荠菜,都留着自己不吃,等他们来了,一人一包野菜,必须带走。
他们再也没回过当年的阵地,路线查过无数次,网上的行程攻略都搜索好了,但最大的问题是路费。
今年,李玉谦拉出了长长的拍摄计划:60集,60个人物。他还想就这个题材出一本图文书、一本小说和一本纪实书。
许新升资助的40万已经用完。本来十几人的拍摄团队渐渐缩小,今年最后一个人也离开了,只留下李玉谦。他想,可以作其他项目赚些钱,再投到这边。
“这件事我准备做10年。”李玉谦总在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参战老兵偷渡到越军阵地上找战友的尸体,他修自行车、捡垃圾,什么都做,找了十几年,什么也没找到,只是从阵地上捧回一抔土。“他这样都能做10年。很多人说我,炒那个冷饭干吗?过去那么多年,很多人都不提了,提它干嘛!有战友说,你这片子拍完播出,屏幕上第一行字应该是:献给一个健忘的民族。”
马军读高二的儿子发现,他的历史课本里,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场让他爸爸差点丧命的战争。他的同学,几乎没有人知道80年代的中国还发生过战争。
马军很多年前就感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