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章 视死忽如归
246章 视死忽如归
第(2/3)页
有了王平,不过那时候部队的保障条件还跟不上,王平自小就在河北的沧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一年也见不到几次父母,幼小的王平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军人品质,也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当慢慢的部队保障条件好了之后,王平才能回到父母身边上学,不过那个时候也是聚少离多,好在王平这个孩子很懂事,学习用功、门门功课优秀。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决定高考的时候报考军校,可惜高考前夕用眼过度,虽然文化课成绩远远超过入取分数线,但因为体检不及格未被录取。
当王凯华夫妇劝他再复读一年的时候,王平已经决定调养好眼睛之后入伍,在部队考军校。这大概是王凯华第一次为了儿子走后门,联系了当年的老战友把王平的下连分配到全军最苦最累的优秀标杆连队——“上甘岭团”的“黄继光连”。
听到这时,陈严想起了什么,急忙问道:“李所长,您在抗震救灾时应该见过王平吧?”
李双成回答道:“见过,不过没有和他打过招呼。”
陈严问道:“为什么?他应该叫您叔叔才对啊!”
李双成猜测性的说道:“王平小时候我见过他,当时估计他也认出我来了,不过他没和我打招呼,我就明白了是王凯华特意叮嘱过王平不准摆军人子弟的架子,为了老战友的良苦用心,我也就故意装作不认识他!”
曾经最好的战友之一,自己到现在才真正的认识王平,陈严对已故战友的感情从怀念变为佩服,这是个真正的将门虎子!再看看自己,虽然成长的路上还算努力,可是无时无刻都需要别人的督促和提醒,差距甚远啊。
陈严心头感慨,激动起来站起身轻声吟诵一首古诗,李双成受其感慨,也跟着诵念起来,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直至慷慨而歌: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好一个‘视死忽如归’!没想到一个晚辈让我这个老家伙汗颜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