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第 116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第 116 章

第(2/3)页

了下肚子,嗔道,“这么圆鼓鼓的,哪里还会饿?你又瞎说。”

        孔婵娟听后,感激吸着气,用力的憋着肚子,奈何那肚子太鼓,她怎么憋都没憋回去多少。

        最后,她颇为无奈的泄气,小肩膀一耷拉,垂头丧气模样。

        “好吧,阿娘我吃饱饱了,我就是想给小毛也带一个卷饼。”

        谢幼娘愣了愣。

        她知道自家小闺女口中的小毛是谁,她见过两回,应该是个流浪儿,穿着不合身又不合时节的衣裳,戴着一顶大人的羊皮毡帽,也许是帽子太大,显得那帽子下头的眼睛格外的大。

        整个人灰扑扑的。

        这是她对那小孩的印象。

        奈何小月格外喜欢,老是说那小孩身上闻起来特别舒服,就像刚刚那小郎也是,她遇到喜欢的人,都是说人家身上好闻。

        估计上辈子是属狗狗的。

        孔婵娟缠人,“阿娘好不好嘛,我,我拿自己的铜板板买!”

        谢幼娘好笑,“你哪儿来的铜板板啊。”

        “我有!”孔婵娟不服气,当下就低头去拽腰间门的小荷包,还真从里头翻出了三枚铜板,黄澄澄的。

        谢幼娘诧异,“哪儿来的?”

        孔婵娟嘿嘿笑了一声,“阿爹给的,我给他打了络子,他说我打得特别好,还给了我铜板。”

        她想了想,强调道。

        “这是工钱!小月的辛苦费!”

        谢幼娘失笑,“成成,就再给你带一个。”

        孔婵娟欢喜,“阿娘最好了。”

        谢幼娘笑了笑,又伸手摸了摸小丫头细细的软发。

        三个铜板自然买不到一个卷饼,尤其还是里头搁了肉,又搁了菜,涂了好吃的酱,外头的面皮烤得焦焦又香香的卷饼。

        谢幼娘添了几枚铜板,特意寻店家拿了一张大一些的油纸,四四方方的将整个卷饼都卷了,末了两端拧了拧。

        “好了,给你吧,小月亮。”谢幼娘笑吟吟。

        一声小月亮,孔婵娟肉胖的小脸蛋都飘红了。

        “嘿嘿,谢谢阿娘。”

        她接过卷饼,紧着就往怀里一揣。

        旁边,谢幼娘欲言又止。

        罢罢,姑娘还小,等这次过了再说她,饼搁怀里虽然热乎,但不体面啊!

        靖州城,甜水巷。

        顾昭推开门,“我回来了。”

        灶房里,老杜氏听到动静,支起窗棂,探头看了过来。

        “回来了?快过来吃饭。”

        顾昭拎着食盒走了过去,往桌上一搁,道。

        “我吃过了,方才在市集上闻到这胡辣汤的香味,一时没忍住,就在外头先吃了,阿奶你吃不,我还拎了两份回来。”

        老杜氏嗔道,“都什么时辰了,我们都吃过了,这会儿可吃不下了。”

        顾昭:“没事,我唤表哥来吃,他在长个子,饿得老快了,绝对吃得下,剩下的一份,我一会儿自己吃。”

        “表哥呢?”

        老杜氏:“出门了,你要找他,得去青鱼街拱桥那边寻他。”

        顾昭:“表哥又去读信写信了?”

        老杜氏点头。

        顾昭感慨:“表哥愈发勤快了。”

        “勤快啥啊,就是图个清静,在家里我会念叨他,他听得要炸毛,可不就赶紧躲出去了。”

        顾秋花听到,笑着数落了卫平彦几句,又道。

        “一天天的不着家,性子都野了。”

        顾昭和老杜氏笑了笑,没有插嘴。

        待顾秋花停了念叨卫平彦,顾昭好似想起了什么。

        “对了。”她从绢丝灯中将那篮子的鸭蛋拿了出来,道。

        “赵婶家添的是囡囡,这是赵叔给的鸭蛋。”

        瞧见这满满当当的一篮子鸭蛋,老杜氏忍不住念叨道。

        “礼重了礼重了,给两颗意思意思就成,这男人当家就是手散漫。”

        “对了,昭儿,你赵叔家是出什么事了?”

        顾昭意外,她昨儿可没说就出门了。

        老杜氏瞧了出来,指了指正院的大喇叭,道。

        “你走了后,你金花婶婶她们特意又和我们唠嗑唠嗑了。”

        顾昭失笑,这还真是大喇叭了。

        她捡着重要的事情说了说。

        老杜氏和顾秋花听得连连倒抽凉气。

        顾秋花惊疑:“猪也有这般多的名堂啊,当真吓人,昭儿,咱们往常吃的那些猪肉,还有咱们家养的那两头黑猪……这,它们没有问题吧。”

        顾昭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屠夫里也是有行话的,尤其是他们常年杀生,更是忌讳,一般是不会宰那五趾猪。”

        “五趾猪邪异,不论是养的人还是宰的人都讨不得好,大家宁愿一开始就吃点小亏,将那猪崽子丢了。”

        “那就好那就好。”顾秋花和老杜氏两人都松了口气。

        不过这些日子,家里是不准备吃猪肉了。

        天冷时候,吃些羊肉也是极好的。

        歇了歇,顾昭拎着食盒出了门,准备寻卫平彦,要是时辰早,还能将这食盒和碗还了。

        卫平彦支摊子的地方离甜水巷就隔了一条街,这条街唤做青鱼街,因为从上俯瞰,这条街的形状就像是跃水的大鱼,在鱼嘴的地方,恰好还有一条内河。

        河流阻隔了两边百姓,前朝时候,一位富商捐了银子,造了一座石头拱桥,两三百年的时光过去,这座桥经历风风雨雨,石头面粗糙不平,却也有岁月留下的温润。

        桥头一株歪脖子老柳树,此时冬末早春时节,柳枝仍然干秃,上头挂着洁白的雪花冰晶。

        拱桥两边,各有一位书生郎。

        顾昭瞧见卫平彦时,他正在数铜板。

        “表哥,今儿生意好不好?”顾昭走了过去,笑眯眯的问道。

        卫平彦正喜滋滋的数铜板,听到声音,他连忙肃了肃容,一拉开抽屉,将桌上的铜板扫了进去,轻咳一声,清了清嗓门。

        “还成,马马虎虎吧。”

        顾昭被他这变脸的功夫逗乐了,“表哥辛苦了,吃点东西暖暖肚子吧。”

        “是什么?”卫平彦打开食盒,一股香辣的鲜味伴着热气蒸腾而出。

        旁边,另一位书生郎裴一清嗅到香味,忍不住动了动鼻子。

        香,真香!

        又香又热乎乎。

        顾昭注意到他的视线,抬头看了过去。

        裴一清笑了笑,若无其事的转回了视线,左右无事,他继续看自己手中的书卷。

        顾昭收回目光,视线落在表哥身上。

        不知是胡辣汤太烫还是太辣,卫平彦的鼻子红彤彤一片,不过就是这样,他还是吃得欢畅又痛快。

        “表弟,这哪儿买的?”

        “好香啊!”

        另一个摊子上,裴一清手中握着书卷,眼睛盯着前头,耳朵却竖得老高。

        “惊春路的早市。”

        卫平彦惋惜,“远了一些。”惊春路在城北那一片,他平日还要养家糊口,可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顾昭失笑,“我明儿再给你带。”

        卫平彦欢喜:“那我就不客气了。”

        ……

        两人说着话,顾昭视线落在前方,这时,前头一位妇人走过,面上有些着急模样。

        顾昭有些诧异。

        卫平彦也注意到了,“是刚刚的客人。”

        顾昭侧头:“恩?”

        卫平彦瞧了瞧隔壁的裴一清,见他没有注意这边,这才压低了声音,解释道。

        “刚刚这位娘子要读信,她想去隔壁的裴书生那儿,她家小丫头说我生得俊俏,一定要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