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村中闲话3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村中闲话31

第(2/3)页

      宁愿多了,不可能少。但般误差不会别大,十来斤有,上百斤那数字就太夸张了。

                登记粮官翻开上个村里缴纳的粮税,人家十亩水田,收共二十石,上了石斗的粮,其他的也差不离,就西坪村这个黎大家不样,十亩水田写了四十三石。

                “你过来。”登记粮官叫村长过来,指栏,“这里是不是记错了?”

                村长吓得额头细汗,仔仔细细在心里看了三遍,话也捋了又捋,嘴上小心翼翼说:“回官老爷的话,黎大家十亩水田,今年收四十三石斗,登记没错,小的不敢糊弄大人的。”

                “他家十亩水田收了四十三石?”登记粮官不信,严肃张脸,“你老实交代,是不是乡里恶霸故意欺压黎大?”

                村长被吓得噗通跪,连连说:“不敢,小人不敢,黎大也来了,官爷问就知了。”

                “你起来。”登记粮官见村长吓这样,嘴里说的还是样,信了几分,可十亩水田真能有四十三石?他登记十多年,还从未见过这样收。

                黎大上前。

                粮官看,这黎大生的高大壮实,比旁边的村长还要结实,不像是被欺压之人,仔细问了,家里田里收,黎大五十的说。

                “这个肥料可是真的?”粮官问村长。

                村长弯腰擦汗点头嘴上说:“是的,不敢欺瞒官爷,这肥料是黎大的赘婿顾书郎从书上琢磨出来的,今年第次使,村里其他人只敢上三亩五亩的水田,黎大家十亩水田都上了肥,所以今年收才好。”

                粮官对刚登记过的,确实比往年多些,这村长黎大中的‘肥料’真有如此之奇?若是真的,那么禀告上官,这可是大功劳件。粮官心动不已,面上不显,说知了。

                之后登记顺利,没什么差错。

                总算是交完了。村长刚惊的背脊冷汗,擦擦汗,说:“刚吓死我了,没上多了也要被问,幸好咱们府县的官老爷清明,底的粮官问清楚了就放了咱们。”

                “回吧回吧。”村长受惊场,不愿在镇上多留了。

                要买骡子,今年的稻米黎家就留了六石自己吃,三十七石卖的官价,赚了十四两八百文。骡子是黎大上镇上畜牧瞅的,两岁左右大,牙也好,『毛』光水滑的,黎大瞅好,价位也,花了八两银子。

                买了骡子办了手续,登记在册。黎大牵骡子,又去买了酒、糖、大棒骨,『药』馆掏出了顾兆写的字条递给伙计,家里炖鸡放大料,黎大觉得味好。

                装了筐,回去路上黎大也没起在骡子身上,就牵绳,让骡子驮筐,慢悠悠的回到了村里。

                黎大家买骡子了。

                村里人人瞧见了,不过也没几个说酸话的。

                “就是啥不买牛?牛种地耕田不是更好使吗?”村里人疑『惑』这个。

                但黎大家要买啥就买啥,又不是他们家买。

                十月中是彻底闲了来,村里热闹起来,『妇』人阿叔闲能串门说热闹八卦,杏哥儿抱元元也爱上黎家来玩,他家今年水田试的多——

                大哥家不乐意,怕危险,不过家里庄稼地的活都是公爹做决定。是黎周周赘婿顾兆出的主意,杏哥儿的公爹便仔细问杏哥儿不。

                这杏哥儿哪里敢打包票,只说黎周周家上十亩水田的肥,他和周周从小长大,知周周『性』格,不是张扬的人,是稳重老实,又说大伯种田也好,父子俩都同意拿十亩水田来追肥,应该是没啥的吧?

                本来杏哥儿公爹也纠结害怕,拿五亩水田试试算了。听到杏哥儿说这番话,尤其是黎大种田好,仔细,那确实。当年黎家老头子分家,给黎大分的田,那都不能用偏心说,真真是恨黎大,分出去的十亩旱田,五亩水田,那都是糟透的。

                尤其那旱田,是黎家年年种,田给累了,种茬黄米,那么好活的粮食,连石都没有,就这样的旱田给了黎大。

                黎大当初刚分家,带五六岁的哥儿,头几年连肚子都填不饱,又不敢紧种,让地缓,歇歇,肚子就得饿。

                杏哥儿婆母都要背地里说声,当爹娘的,怎么心肠就能这么狠心,黎二黎正仁是黎家老两的儿子,黎大难不就不是了?

                就那么糟的旱地,黎大愣是给种出来了。

                今年多少收来?

                杏哥儿知啊,赶紧说今年黎周周家,旱地亩有四石了。

                于是杏哥儿公爹抽了晚上的旱烟,咬了牙,上了十亩的水田肥。他家水田共二十多亩。

                就这样提心吊胆的,往田头去瞅,终于到了收。

                自然不用多说。如今杏哥儿婆母别看重杏哥儿,夸杏哥儿当初胆子大能说话,家里地里庄稼的,老汉问她啥意见,她都不敢吱声。

                如今杏哥儿在王家地位那是个大拇指。

                “没就去找周周串串门,抱元元多玩会,家里如今清闲也没多少活。”杏哥儿婆母说。

                杏哥儿便不客气,高高兴兴应了声,带元元去找黎周周玩了。

                “今年家里手松些,我过几日去镇上扯点红布买些新棉花,给元元作身新衣裳,别看他人小小的,个样,长得可快了。”杏哥儿抱儿子放地上,手扶。

                元元如今会走路了。

                按照这时候说法,元元去年元宵过了就是两岁,实则周岁,现在实打实的岁零十个月,老人家会说孩子过了年就三岁啦。

                古代小孩夭折的多,尤其是村里的,所以起的名字贱,往大报岁也是哄过小鬼,意这是大孩子了,身子骨硬朗,少缠。

                “那起去。”黎周周答应。

                元元走路不太稳,摇摇摆摆的,杏哥儿就跟在后头扶,怕儿子跌倒,边说:“你要买啥?”

                “买块糖,我岳家在盖屋,估『摸』没多久要来报喜信。”黎周周提前备,别到时候急急忙忙的。

                杏哥儿说,又起什么,说:“我爹娘要带光宗去府县送粮了。”

                “今年二叔二婶光宗都去啊?”黎周周问。

                去年黎周周亲,黎二才从府县送完粮没几日。每年都是十月农闲了,黎二家的稻米不卖,舂干净了,装麻袋给府县上黎三黎正仁送去。

                是稻米,没有麦子。

                刘花香说她那弟妹是府县城里人,娇气的不得了,跟她们农家人比不了,平日里少吃杂粮,见的白米饭吃,用的碗啊小巧的,让她吃得八碗才……

                这是早先刘花香带杏哥儿光宗起去,见了世面,回来学给村里人,府县人穿什么、吃什么、用的什么碗都能说,当时村里人听得也热闹,没见识过啊。

                黎周周听杏哥儿学过,只记得府县好大。

                黎二家送粮也不是白送,收钱的,按官价升八文钱。赶牛车去府县,不亮出发,牛车驮粮食,杏哥儿唯去的那次,也是他和弟弟光宗轮坐,光宗坐的多,他大部分是走的。

                到了府县已经晚上,城门关了,他们得在外头『露』宿夜,早上城门开了才能进去。

                杏哥儿那次回来,路上吃的苦,挨的冻都没提,只捡府县好话说了。如今年龄大了,嫁了人,家里田收好,手里有了银钱,再谈起过去那次去府县,就坦『荡』多了。

                “可累人了,光宗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我不信爹娘还让他坐路。”

                “其实去府县也没啥好玩的,走路累的脚磨泡,夜里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