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建设昭州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设昭州3

第(1/3)页

第一百零三章

                戎州、忻州、鄚州、昭州同属南郡布政司。四个州最富裕的属鄚州,    最穷的那当然是昭州,顾兆听陈大人说,在昭州三十一年,    当了二十七年的知州,每年就是书面做做述职报告,    布政使大人未召见询问过。

                可见昭州就是穷人家父母最不待见最漠视的孩子。

                鄚州是南郡布政司的省会城市。顾兆当日宛南下来,到昭州最近的路就是穿过鄚州,    确实是比昭州富裕,大概类比一下可能就是不及宛南州,比宁平府县强许多。

                二之间吧。

                因为鄚州平原多,雨水也不及昭州多,    气候相近,水稻盛行,    有的地方一年三种三熟,    米粮不愁,加上还有养蚕织丝、麻类的植物,各种麻布的产生,    像是装米粮的麻布包,在精细一些身上穿的麻衣。

                虽然这些活也繁琐繁重,可下百姓活着都累,有的地方累了还吃不饱肚子——比如昭州。所以鄚州来说已经算平稳安逸了。

                八月初,昭州这天气还是闷热的。

                顾兆骑着马,    身穿一身棉布圆领袍,这圆领袍制式更方便骑马一些,底下穿裤子,侧襟,袍子到膝盖下方一点,    特意让周周给改短的,袖扎紧了,上马下马干什都方便。

                可还是热。

                不过第一次下乡到各个府县,还是不能直接短打上身,会被底下县令心里笑话的。顾兆倒是不在意被别人笑话,而是官场上你不拿捏架子了,又是新人初来乍到,底下的人轻视你,之的就不好办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假话。即便这位新官想当个糊涂官混日子,那刚来的候气势得扎起来。

                跟随的随几人都穿的裋褐,顾兆心里暗暗羡慕。

                “还有多久到?”顾兆问。

                衙差是当地人,回话:“回顾大人,快了,还有十来里路。”

                这几位当地的衙差算是能说几分官话的,顾兆就带着,起码本地人说话交流比较方便。

                们这已经走了快三天了,看样子天黑前能到。

                顾兆赶马,头人都跟着。

                即便是走的官路,也坑坑洼洼的,好在不用翻山,五个府县,唯一有山阻挡的要绕路的就是最东边的岷章府县了,这里顾兆打算最一个去。

                昭州五个府县,带着成千个村子,加起来的人不如宛南州的三个府县人多,不足百,登记在册的人数统共八十六万人,不过这数据已经是七年前记录的,有的地方太远,深山拐角,这类就忽略不记了。

                不过大致上差不多,一个州不足百万人。

                昭州城里带着附近的村子,人数最多,差不多有个三十到四十万。每个府县分摊下去,府县、镇、村,差不多有个十一二万,最少的就是岷章府县了,只有七万人。

                顾兆之前问师爷,为何这般少人。师爷是说的快了叽里咕噜的顾兆听不明白,大概就是各方面原因复杂,大人去了就知道了。

                好的。

                顾兆现在去的这个府县叫播林府县,西接南夷,与戎州、忻州接临。人略多一些,有个十三五万,因为临近州,通送货什的肯定方便一些,离昭州,顾兆骑马水平三天。

                要是老手骑马,那天差不多就到了。要是赶夜路不休息,那一天多就到。

                到了天快黑了,也看到了播林府县的城。

                赶在城闭前,衙差拦住了城的小兵,用本地话大喊说:“头是昭州新上任的顾大人,等一等再。”

                小兵将信将疑的检查了衙差的腰牌,而点头哈腰的。这顾兆一行人打马到了,进了府县,先借宿播林知县府里——实按道理住衙也成。

                不过府县的衙都年久失修,顾兆都怕睡着了,横梁瓦片掉下来砸了。去了播林知县宅子,地方也算敞快,顾兆单间,九人凑合挤了间。

                播林知县年纪也大,有个四十多快五十岁,人籍贯虽不是播林的,但是隔壁府县人,点了蜡烛,先给顾大人行礼,而慢慢说况。

                找了会音调,才切回几分官话几分土话。

                顾兆起码能听懂了,一问一答很快间也晚了,便让县令先回去睡,明日要到处看看。之前跟周周说十来天回去,怕是这十来天才能囫囵『摸』一个府县村镇况。

                第二天一大早吃了早饭,就始转悠了。顾兆重点是问:种植什农作物,一年几熟,山里是否有村,雨季多吗,有没有矿山——

                啊?啥矿山。播林县令都懵了,同知大人问话,是紧着回话,都听的不甚明白,咋就没点寒暄客套话的,上来就问这些。

                顾兆换了话问:有没有种了田长不出米的山。

                这下子,播林县令听明白了,说有,还有好几处,“……这里的百姓可怜了,种什什不成,一年到头就粮食糊个温饱,都说是老天爷罚们,没法子的。”

                顾兆没问,那为何不搬走这。古人有候思路不同。

                要想富先修路。

                顾兆打算第一项干法就是修路,修水泥路。

                水泥的成分实简单,石灰石、黏土、铁矿粉。除了面的铁矿粉不好找——但也不是弄不到。材料,实大历很常见的。

                然就是按照比例始烧制。顾兆想,也不需要现代那种工艺比例精细,毕竟现代的水泥路需要抗造,各种货车卡车,经久耐用,而下的路是百姓踩踏,撑死推个木轮车、骡车马车,能有个一二百斤已经算重了。

                而且第一批修路也要好好细。

                顾兆看资料,脑海里已经有大概了,一定是先紧着五个府县到昭州城方向,昭州城以可以作为一个大型的商贸城市中枢,五个府县各自发展优势不同,将货物送到昭州城,然在转上。

                鄚州消自己下头的府县农作物实已经有些饱了,人家市场都满了,紧着自己府县来,咋可能帮昭州这些下头府县销售?

                顾兆想的是去中原地带——宛南、唐州、寿州。

                家当赶路,车马队伍走的也不算快,宛南州差不多路程有一个半月——刨去了在村里住的那几天。按理来说搁古代还好,不算特别远,但有一点,整个昭州的特产,不适宜长途运送。

                就拿荔枝来说,昭州产的荔枝实最多还甜,汁水饱满,个头大,果肉晶莹剔透的,比鄚州产的要好许多许多,可难运送啊。

                南郡布政司每年都给京里皇宫送——荔枝皇家专享。

                是用冰送着,一路快马,马走的官道,驿站换马,快马加鞭,可送到了皇宫,箱的荔枝能捡出来一箱的都算是好的,大多候是半箱,表皮略坏的也不敢送圣上。

                这样的半箱荔枝,帝分一些,头得宠的妃子能分一盘,前朝受重视的大臣能得一盘——极少数。

                可见运送水果成本太高了。

                昭州实宝贝的东西多着,沿海有各种海鲜鱼虾水产水货,还有珍珠——珍珠这块极大可能被当地的乡绅富族垄断了。顾兆不往这边想,要是干,那就是改善生。

                珍珠稀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