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建设昭州2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设昭州26

第(3/3)页

      以前四处云游时,孙沐虽然也瘦,但精矍铄,十分健朗。

                当初若不是孙忠以『性』命哀求,孙沐是一身死志早了活下去的念。从京里回到滁州,孙沐便瘦的一骨,到了孙府,孙忠上前敲门,孙沐是无脸老妻。

                可等到了,两人隔空望,倏然两双泪眼。

                至此便回家住了下来。

                明源的死,这些他忘,老妻也忘。

                孙夫人搬到了郊外的宅子供了菩萨,常茹素,人也寡瘦的厉害,眉宇间倒是祥和宁静许多。

                儿子早已成家,过过节带着孩子前来看望。

                孙沐回来后,孙大郎便携妻子跪地邀,请父亲母亲回老宅,让他们尽一尽做孩子的孝心。可两老口皆是不愿,哪怕是带了小孙子过来,孙沐脸上是慈爱分,可该如何还是如何。

                不愿回祖宅。

                如今便能这般。

                孙大郎有时想,阿弟死了,他也伤心难过,可人死不能复生,这么多过去了,为何父亲母亲念着明源,而不在意他呢?

                却不知,他才出生时,他的父亲母亲也是疼爱至宝一般看重他。

                孙沐是手手教导儿子念书,孙夫人更是悉心照料儿子长大,挑婚事时更是费了一番心。孙大郎夫妻恩爱,小家庭和乐美满,孩子快挑亲事了,而明源则死了。

                做父母的可能总是有些偏颇,之前有,那是两个孩子虽是岁差的大,但各自安好,一切顺遂,便显得不明显了,一碗水也端平。

                可明源一死,夫妻二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之痛,岂是言语能表尽的。加上孙大郎一切安好,无须父母挂心,便就这般放任了念孩子之情。

                拗来了,谁也劝不动。

                孙夫人早些时常叹气,问自己,当初为何不拦着公教明源读书识字……

                罪揽在自己身上,受了罪,才能略好受一些。

                时间久了,身上那些罪孽便轻了,孙夫人心中平稳了,能忘掉放掉过去的心结,是在这里过惯了罢了。现如今,多了老夫。

                夫妻二人各不打扰,一个继续供奉菩萨,抄抄经书,另一个在自己院子看书、对弈,也是自在。

                这府邸,除了孙大郎,什么人拜访了。

                孙沐谢客不愿人打扰。

                “子致的信,怎么还是一匣子,写了多少。”孙沐放了手上的书。

                忠仆孙忠木匣子放在矮上,打开匣子,先是两封信,旁边的东西未曾过。孙沐先拿了信,一看信上署名便笑,“子清的。”

                先拆了顾子清的信。

                “原来这酒盏叫琉璃盏,月明千里,月明千里……”孙沐小心拿了琉璃盏,上面模糊的一团明月,清清亮亮的,“送去夫人那边吧。”

                孙忠合了木匣子抱了便去了。

                孙沐看完了两封信,身便去了夫人院子。孙夫人得了月明千里的琉璃盏,当下让人倒了梅花酿,外便先生来了。

                老夫妻顾无话,对坐饮着梅花酿。

                孙夫人喝了一盏,:“这琉璃盏名字得好,做的也好。”

                “是我新收的徒弟,写文章总是缺一些风流,诗赋更是木讷不成,琉璃盏的名字却好。”

                “一好便极好,不可能悉数全占了。”孙夫人道。当她的明源样样好,可……

                又是饮了一杯。

                孙沐也饮了一杯,:“改日府里下帖子,我想宴客,子清因我缘故得罪了人,被下放到了穷苦偏远的昭州,当日我心中无暇顾及他,现如今他在昭州,想盖官学连个夫子找不齐。”

                “该办。”孙夫人摩挲琉璃盏了个名字。

                当明源出事,她回来后,在宅子里闭门谢客,有这位十如一日的定时来拜访,逢过节送了礼前来,因为得过丈夫的助提点,便一直记着恩情。

                虽不是门弟子,但十分记着恩情。

                孙沐颔首,应可。孙夫人提及,“昭州穷苦,他们愿意去便去,莫要诓骗他们。”

                “我哪里是那般的人。”孙沐玩笑了句。

                孙夫人也笑了。

                轻时,孙沐才学风流,出身名门望族,底蕴深厚,可有亲近人才知,孙沐的『性』子其实也有分玩兴促狭,不然怎会生的明源也是如此?

                不过那也是轻时,傲气有,脾气大。如今暮,能前往昭州的,还是敬重他的,便不好坑人家。

                孙大家名声远扬,尤其是在滁州,更是文人心中的‘圣人’了。接了拜帖纷纷前往,或是论文章,或是诗赋,末了,孙大家想请各位帮个忙,十分艰苦,请各位三后行。

                众人听还听,先纷纷应声,孙大家管提便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一听所请,众人纳闷,这有什么的,不过是去官学讲学教秀才读书罢了,算不得什么艰苦的。

                不过,昭州是何地?在哪处?

                有人言:“我行过最南便是金了,还有更偏远南边的?”

                “是传道授课,孙大家客气了,何谈请字,折煞我等。”

                众人应声。

                孙沐便:“昭州比金还要远南,昭州在我那徒弟子清赴任之前,整个州有官学,自然不是给秀才讲学。”

                众人:……

                不是给秀才讲学?

                之前还官学?

                这昭州得穷苦偏远成什么样子了。

                那他们这些人去了,岂不是给六七岁孩童做启蒙师的?

                今日的来客学问最低的便是进士了,举人不好厚着脸过来,怕学问不好,丢了颜面。这些进士有出身好的,出身不好的,多是做了些的官,受不了官场风气,文人风骨傲,便辞官归隐了。

                如今去一个官学做个教书夫人也好,可再怎么样也想过不是教秀才,而是教孩童,这、这——

                颜面折尽的。

                如何使得。

                有人不愿,人之常情,有人却可,揽了活,自愿前往。

                孙沐言:“我那徒弟盖了两所,请问还有何人前去?”

                最后定的多了,既然是教孩童,有些举人便跃跃欲试,反正事干,也去过昭州,便是去看看,若是不合适了,教个三五载再回来便是,也算是还了孙大家的情。

                这般想的多了。

                因此不下天,报名前往昭州支教的约有八人,五名举人,三名进士。既然是要去,大家伙便结伴,等过完开春驾车前往。

                也不知道这昭州到底如何穷苦?

                不过再苦,圣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诸位用圣人语勉励自己,读书人怕什么苦,等去昭州。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