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75我来自未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8章 建立师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建立师范

第(2/3)页

全国性的师范学校统一毕业考试,拿到文凭就能毕业,国家同样给予安排教师工作。

    政策下达之后,全国那些秀才们的抱怨果然少了很多,但是对于不能考试做官,很多人还是耿耿于怀。

    于是姚梵又制定了高考计划,宣布今后国家要大力培养大学生,任何师范学校毕业或者依靠书本自学成才者,都可以报考全国目前唯一的一所大学——清华大学,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不但学费全免,国家还给予同样是每月二两五的生活津贴,并且只要毕业就给安排工作。

    全国的秀才们琢磨着,大约新朝廷是拿这个大学代替科举了。

    这么一来抱怨的人就更少了,读书人全都跑去当地省城要求入学师范,或者干脆购买教材回家自学,希望吃透新教材将来考进大学。

    唯有那些年纪实在太大,读不进或者不愿读新书的读书人,整天唉声叹气抱怨新政府,居然胆敢改变沿用了几千年的科举规矩。

    由于土改的深入,地主的大规模消失,造成了大批地主阶级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出现了巨大反差,从之前的锦衣玉食饭来张口,一下子落入了要亲自下地干活的困境。

    大批的地主家族只被批斗和处决了恶份子,其余家庭成员有的被抓去劳改,有的给予释放分田,对于那些逃过处决的地主家庭成员来说,在这样的社会大革命中,生存下来是幸运的,可是一想到要自己亲自耕作土地,他们又觉得生不如死。

    偏偏姚梵又在建国前夕颁布了新版的土地法,明文规定,全国土地归国家所有,耕作者个人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使用权,但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手倒卖和出租,对于无耕种能力的人,家中的土地流转出租要申请各村村委会和当地农会,批准后才能合法进行租金不得过公粮比例,也就是15%。

    于是大批地主家庭出身的读书人觉得师范是个可行的出路,有秀才功名的便一股脑的去报名,指望着能领政府教育津贴,没功名人的仗着自己认识字,也去想方设法的买教材,希望将来能当上国家教师,好歹那也是吃国家公粮的。更性急等钱用的那些人,则直接报名当小学教师,教授语文、历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不需要数理化知识的文科。

    姚梵在自己丰泽园的办公室里审阅着文件,目前政府并没有任命总理,姚梵党政一把抓,权利虽大,但也辛苦得很。

    好在最近中央办公厅的秘书处来了不少新人,都是经过党校培训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个叫袁昶的,1867年中过举人,被马克思看中,说他很能干,再加上原本就负责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的黄云天,姚梵现在有了两个秘书,总算是轻松了一些。

    在审定了国徽国旗之后,姚梵往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姚梵并没有搞什么国旗国徽的征集工作,而是搞了拿来主义,直接把现代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