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武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5章 李过率领义军归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5章 李过率领义军归顺

第(2/3)页

的态度很坚决,接受朝廷招安,所有义军接受朝廷改编。

  要么就站到朝廷的对立面,以反贼接受讨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过和高一功,召集帐下众将,除夕夜前夕,在巫溪召开了一次大会。

  这个时候,盘踞在夔东各县的义军,大小数十支,兵力号称二十万。

  但实际精锐兵力,不过五万余人。

  其余的十几万人马,不过都是各县拉起来的民夫,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些人马缺衣少粮,手中兵器五花八门,活脱脱的农民军。

  要不是夔东地接秦岭,大巴山,神农架山区,地形险要,这些义军依托崇山峻岭为依托,抵抗着清军的围剿,才得以艰难生存了下来。

  但山区缺粮,他们人越多,意味着生存越困难。

  经过商量之后,加上李过,高一功态度明确,抛弃伪桂王朱由榔,袁宗第、党守素等义军大将,也都纷纷表示同意。

  向南京大明朝廷归顺,接受朝廷的调遣和整编。

  正月初六,朱云飞派中军主薄张同蔽为使者,抵达武昌府。

  接到军令的湖广巡抚王遵坦,随即派出出身义军的参将王复元,与湖广按察使何楷等一行人。

  从武昌乘坐平海军水师船只,从巫山赶赴巫溪义军大营。

  十一日,以张同蔽为首的使团,在巫溪县衙大堂内。

  正式与李过、高一功进行了谈判。



  双方经过两田的谈判,李过、高一功在县衙大堂上,跪拜接受了张同蔽携带来的朝廷封赏。

  实际这份封赏,就是朱云飞亲手拟定的。

  张同蔽手捧令书,扬声宣读道:义军各部就地进行改编,所部义军保留三万编制。

  授予武卫军旗号,李过封宜城候,出任武卫军提督总兵官。

  高一功封兴山伯,出任武卫军左总兵,袁宗第出任武卫军右总兵。

  贺珍领总兵衔,出任左翼参将。

  党守素领总兵衔,出任右翼参将。

  张同蔽出任武卫军监军使一职。

  武卫军整编之后,即刻开赴襄阳,参与援助襄阳之战。

  李来亨出任重庆守备营守备,领总兵衔。



  马腾云、塔天宝、谭文三人为副将,节制两万人马,移驻奉节城。

  王光兴出任荆州府守备营守备,领总兵衔。

  谭旨、谭弘、李可明三人为副将,统兵一万镇守荆州府。

  其余义军人马,就地解散,编入周边各县户籍,就地安置。

  至于武卫军,重庆守备营,荆州守备营六万兵马的粮饷器械。

  由平海军水师营,船只运输到巫山码头,各营人马前往巫山接收。

  所有义军的家眷,统一迁往武昌府安置。

  其中包括李自成的遗孀高夫人,也将被封为诰命顺国夫人,享受正一品诰命。

  前往武昌府荣养,并将授予顺国夫人宅邸。

  授予兵权,以家人为人质,这是朱云飞的底线。



  要么放弃兵权,封赏虚职官位,前往南京朝廷荣养。

  对于李过、高一功这些打了半辈子仗的军人来说。

  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但失去兵权,那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

  如今朝廷失去半壁江山,拥有领兵权,未来还有大把的建功立业的机会。

  要知道,李过也不过四十五岁的年龄,正是壮年之龄。

  像高一功,袁宗第,党守素这些人,年龄也不过四十岁上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eexsvv.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